“相互保”只是商业保险的一种补充,不是保险产品“拼多多”
前段时间,“相互保”的横空出世,截至目前,参保人数已超过2000万。蚂蚁金服推出“相互保”后,京东也推出“京东互保”。不过,上线仅一天即宣告下架。
“相互保”是将具有相同风险保障需求的人团结在一起,以共担风险的方式为会员提供健康保障的互助共济机制。
对于“0元”门槛的“相互保”,很多人总觉得捡了一个大便宜:反正先不付钱,操作又如此简单,几乎是免费拿一份保险,何乐不为?
而它的出现,也引发热议。
相互保和重疾险
哪个性价比高?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了一篇文章《注意!“相互保”不是保险产品“拼多多”》。
文内对“相互保与传统商业重疾险相比,性价比如何?”这一问题进行了解答。
仔细计算价格,很难说哪种更便宜。
“相互保”对外宣传,“救助一人不超过一毛钱”,概率游戏下,回避了其作为一份保险销售给消费者的价格。
保费计算方式是,参与者的每期分摊理赔金额=(当期公示通过出险案件总保障金额+10%管理费)/公示时成员人数,单一案例的分摊金额封顶为0.1元。
价格的关键在于发病数据。发起方称,年人均保费可能在100-200元之间。
不过有精算师指出,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计算,其远远超过这一数字,不同精算师设定不同参数给出的数据多在400-800元之间。
不过以上仅为测算,还要看实际理赔数据。作为对比,市场上保额为60万的1年期重疾险价格多在300元左右。
同时,文章还作出了提醒,“相互保并非保险界的‘拼多多’”。人多有折扣,就算参与者众,只要发病概率变化不大,个人承担的费用仍是一样的。
还有一些人在测算价格后,发现最后的费用可能会很高,以及存在停售无法续保的可能,从而认为这是一个“坑”。
在实际理赔数据出现前,很难判断“相互保”与传统重疾险“孰贵孰贱”,但这对于消费者言,从保障需求和保障内容上,并不能取代同类型的商业重疾险,只作为一种补充。
图/视觉中国
相互保是重疾险的补充
对此,业内多位专业人士曾发声,相互保并不能代替重疾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表示:
相互保更多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整个保险行业教育用户,提升大众健康保障意识,最后扩大行业发展空间。
对于还没有配置重疾险的年轻人,可以先加入相互保,如果已配置了重疾险,加入相互保相当于多了一份保障。
但仅有相互保远远不够,还需配置期限较长、保额较高的重疾险,此外,还可以购买一份医疗险,解决医疗费实报实销的问题。
此外,蚂蚁金服保险事业群总裁尹铭也表示,相互保跟传统的重疾险绝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一种补充和前期用户教育的过程,让更多人重视保险的作用,提升保险意识。

实现价值转型
严控行业风险
诚实 专业 负责
嘉诚保险 欢迎你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