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知多少?
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举办的“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拉开帷幕。
2019年活动主题
今年的活动主题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针对不同人群金融知识的薄弱环节和金融需求,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面向金融消费者、投资者和广大网民,宣传基础金融知识和风险防范技能,提升其金融素养和风险责任意识,免受违法违规金融活动侵害;引导消费者和投资者理性选择、正确使用金融产品和服务,自觉抵制网上金融谣言和金融负能量,共建清朗网络空间,让金融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19年活动口号

普及金融知识,防范金融风险,共建小康社会(主口号)

正确使用金融服务 倡导理性消费投资

保持冷静 珍惜幸福 远离非法集资

诚信保险保障 共享美好生活

提升金融素养 争做金融好网民

辨真伪·识风险 做理性私募投资者
活动主要内容
(一)普及金融基础知识,弘扬金融正能量;
(二)开展保险指示普及教育,倡导诚信保险理念;
(三)开展私募基金专项教育活动,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四)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及时进行风险提示;
(五)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金融教育,提升普及活动有效性;
(六)争做金融好网民,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我们应该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不泄露
妥善保管个人金融信息,养成良好的金融消费习惯,不随意向他人透露个人金融信息,不随意转借身份证、银行卡,不随意丢弃刷卡单、取款凭条和信用卡对账单,不随意点击不明来源网站链接。
不转账
不乱转账,涉及转账至陌生公司、单位、个人的,一定要提高警惕、多方求证。
不轻信
增强警惕性和主动防范意识。不要轻信来源不明的电话、短信和网络信息。“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因贪图小利而受到诈骗份子的蛊惑。
多求证
收到陌生短信、电话时,注意核实对方真实身份,如是“熟人”,要通过其他方式核实信息真伪。一旦上当受骗,要注意保留证据,并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投资理财之“三要三不要”
三要
1.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如银行、保险、证券和信托等受国家机关监管和法律法规约束的机构。
2.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和购买协议。关注产品的风险等级,了解产品详细内容。
3.要选择有销售资格的理财销售人员。销售人员需持有相应的理财销售、基金销售、保险销售等资格证书,可在营业网点公示栏进行查看。
三不要
1.不要迷信高收益高回报。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需增强风险自担意识,切勿为贪图“高收益”,而被不法分子欺骗。
2.不要盲目相信保本保收益承诺。清楚知悉产品的收益类型和是否具有保本条款。
3.不要全权委托任何人代为购买理财产品。保护好个人金融信息,自行办理投资理财相关业务。
特别提醒
真实填写个人信息
填写真实个人信息诚信保险的要求,保险合同双方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其次是监管部门的要求,根据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反洗钱监管要求(主要出于打击恐怖融资,洗钱犯罪目的),保险公司要核查客户身份信息真实性,对于身份信息不真实且拒绝更正的客户,保险公司有权拒保。
第三,客户身份信息真实性直接关系到客户的合法权益,如联系电话、地址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的正常回访、保单状态通知。全国每年都有很多客户因客户信息不真实或变更后未能及时通知保险公司导致没有收到保单状态通知,忘记续交保费而使得保单失效。
保险公司对免责条款的说明义务
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效力认定
谨慎缴费防诈骗
保险公司为进一步加强业务管理、防范风险,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现均要求个人保险产品的缴费方式为银行转账,且银行账户需为投保人本人账户,严禁以现金形式缴纳各种保险费。